首页»个人经验»做律师好还是做法务好,十年之后的差距真的很大……
做律师好还是做法务好,十年之后的差距真的很大……
2024-04-07 01:04:24
许多法学生在通过司法考试后,考不上公务员,当不了法官检察官,无奈只好走上了律师道路。
当了律师,没有案源,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,无奈只好去公司做了法务。
几年后,法官、检察官、法务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人脉,又计划着下海当律师。
这仿佛是很多法学生在走的路,而我也是这万千法学生中的一员。
当年毕业后的自己,嫌律所的实习工资太低(2012年的时候大概800-1200元),连租房、交通、吃饭都解决不了,当时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在读书,爸妈还想的我毕业了能资助家里,我又怎么能继续问父母讨要生活费?
于是选择了去公司做法务,顺便找了一家律所挂实习。这个期间计划着努努力能考上法院或者检察院,那也算是圆满了。
后来没考上法官、检察官,也索性放弃了,加上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在体制里面十分痛苦,没有几个干的舒心愉悦的。于是从遗憾也慢慢变成了庆幸。
后来拿上律师证后,依旧给原来的公司做法务(相当于法律顾问),工资照拿的同时还可以接案子、接其他公司的法律顾问,既有保障的同时还多了自由。
再后来一个案子的收费就接近以前近一年的工资,才发现以前每月万元的工资可能已然抵达法务薪资的上限,而这可能只是律师收入的起点。
于是毅然选择了离开,不仅离开了那份保障,同时一并离开了学习生活十几年的城市,相当于抛弃了积累多年的人脉和资源。
2019年,又从乌鲁木齐举家搬迁到举目无亲的成都,一切从“0”开始,四年后,终于从无案子接,熬到了现在选择性的接案子。
这十几年的路程,走了很多弯路,我虽从不后悔,但在自己和在周围的同学朋友身上,有一点我感触很深。
那就是——越早知道自己要走的路,要过怎样的生活,目标越明确,意志越坚定,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的越稳、越远。
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会走弯路,是因为我们根本对未来不够清晰,对人生不够清晰。
就像我,无论是在婚姻上还是在工作上,大学毕业时就是全然的小白,走许多的弯路、错路,其实是必然的。
然而,我们没有办法要求自己在经历不够多时,能够足够认识自己,认识各个职业的利弊、发展前景等等。这些所谓的“弯路”“错路”都是我们的学习之路,让我们对自己、对他人、对家庭和工作,形成更清晰的认识。
小学六年、初中三年、高中三年、大学四年,我们是在学校里面学习知识、学习怎么跟老师同学相处,学习怎么面对挫折。
我以前觉得走出校园,学习就结束了,也明白终身学习的道理,但并不真正领悟其中精髓。
如今才知道,毕业后,踏上工作的那一刻,走上婚姻的那一刻,小孩出生的那一刻,都是我们新的一段学习开启的时刻,它们将比小学、初中的学科学习更加贯穿于我们的生命,也比学科知识更加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思想。
回到十年前,如果有一位“老师”能够带领我认识到“公务员”“律师”“法务”各个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,那么我想我将不会花费那么多时间“考公”,也不会狠狠抓住法务“保障”不放。
所以,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做(独立)律师与法务的感想,希望能给刚毕业的法学生一些参考。
01
一般来说,需要法务的公司相对比较正规,社保是最基本的,工资也比一般员工要高一些。
同样的,法务是公司的员工之一,必然要遵守公司的制度,按时上下班是最基本的,听从公司安排加班可能也是常态。
律师则比较自由,除了开庭时固定的,其他时间都是自由安排。
你是安排早上跟客户见面,下午准备立案材料,还是早上研究法律,下午约朋友喝下午茶,都是自己说了算。
02
法务的工资,小点的公司年薪在10万左右,大点的公司一般也不会超过30万。而在晋升空间上,法务总监也是法务能一眼望到的最高临界点。
律师的收入则没有上限(当然也没有下限),之前就听同学说起他们律所的一个律师,刚执业接了上亿的大单,一个案件律师费就是1000多万。当然这只是故事,故事往往都只是特例,没有参考价值。
更多有参考价值的故事是,一个律师苦熬三五年,终于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。
当然,律师只要把口碑做好,肯努力肯学习,认真办好每一个案件,用心对待每一个当事人,少学一些套路,多一点专业和真诚,对自己的职业多一份热爱和专注,那么前进的道路基本是不断良性循环的。
03
法务,主要工作就是为公司防范各种风险,包括公司对内的管理和对外的业务,小到合同的拟写,大到应诉环节。
而很多知识,尤其是法律知识,理论与实践之差距,不说相隔十万八千里,那怎么也是隔着几条街的。
十年前,你给我一份合同,哪怕就是简单的房屋租赁合同的,我可能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什么风险来。
现在就能立刻知道各方的风险所在。比如作为房东,主要的风险除了租金是否及时收到位,还包括租赁到期后租客人走了但东西不搬走的处置问题,租赁期间房屋发生重大事故比如漏水、火灾等财产损失、人员伤亡的风险。
而这些风险的判断,几乎全来自于生活的实际案例(包括日常咨询)。
我甚至常常觉得,我们做律师的之所以懂得很多,不是因为我们学了多少法律知识,而是日日累计的咨询和办理的一个个案件,积累出的经验。
哪怕一个不学法的人天天跟着律师,接触大量的具体的各种各样的案例,当又有客户来咨询时,他也一样能说个七七八八。
虽然“万金油”律师在某个层面上来说是个贬义词,但这是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。
未经“万金油”直达“专业型”律师无异于建空中楼阁。
总结一下,律师的工作内容比法务更有难度,更具有挑战性。
在公司做法务,三个月到半年对公司的来龙去脉基本就熟悉了,工作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。
而作为律师,每见一个客户,每代理一起案件,都必须打起100%的精神来,用所学办案,同时也在办案中不断学习。
重点是,在实践中学习,和通过课本学习,是全然不同的。实践中的学习,几乎是深入骨髓的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早在2020年我的抖音和微信公众号,我就已经给大家普过基本法律常识:工程项目上购买的团体意外险,受益人是受伤的工人。因此提醒公司在工人干活前需要签署协议,同意保险公司赔付的保险金用于冲抵公司的赔偿责任。
虽然我知道这个知识点,但并没有实操过,而我在今年第一次办理保险合同纠纷中,却直接以公司名义起诉保险公司,我脑海中当时就只想到了合同的相对性,把自己之前学习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。
经历了这个案例,涉及人身保险纠纷的诉讼主体,只能是受益人或受益人继承人,如果公司已经先行赔付了,需要公司与工人(如果去世则为其继承人)签署协议,才能以公司名义起诉保险公司。
这一次的知识它不是像之前那样向流水划过,而是醍醐灌顶,深入骨髓。
而法务,则可能局限于公司的事务,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行业外的案例,甚至可能还要处理其他非法律事务。
04
中小企业的法务,其根基在中小企业,中小企业的寿命大概也就是十年左右。
也就是说,很有可能你在一个中小企业干啊干,终于熬到了管理层发现,公司已经要垮台了,你被迫失业,不得不一切重头再来。
而决定一个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绝对不可能全靠一个法务,更多的是这个公司老板的能力,甚至仅仅只是行业危机就足以让一个中小企业从辉煌迅速跌落。
所以建议法务要把进入大公司(上市公司、国企)等作为目标。
而律师行业,则有句经典名言,执业即“失业”,这句话只讲了开头。
律师这条路,只要你踏踏实实干,不踩红线不违法,身体硬朗,干到90岁都完全没有问题。
遗憾的是,身边有很多律师干着干着要么考了公务员,要么转行做了其他行业。
更遗憾的是,继续干的律师很多没有熬到90岁,甚至年纪轻轻就得了癌症或者猝死。(当然这个现象存在于各行各业)
令人振奋的是,越来越多公务员也辞去公职做了律师,也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人转行做了律师。
05
结 语
犹如天底下没有一个完美的伴侣,这个世上,也不存在一个完美的职业。
虽然整篇文章,我可能着重写了律师的好,因为我的确觉得律师这个职业很好,我才会一直做律师,否则我就继续做回法务了。
无论是哪一个工作岗位,都是很了不起的。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干一行,爱一行,把自己当下的每一件事做好,足矣。
前不久,一个关系不错的女律师跟我说自己查出来得了乳腺癌,我很是震惊,她比我还要小几岁。
我想律师天天接触吸收各种负面能量,工作挑战大,几乎每一个案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波折,要么证据不全,要么被告找不到,要么打赢了官司执行不下来,一个人被一个案子缠身尚感心累,律师被无数案子缠身的痛苦可想而知。
要想不被职业旋涡吞噬的重点,在于放下对成功的执念,放下一切顺利的执念,遇到任何问题,就去解决就好,无论是案子上的问题,还是跟客户、跟对方、跟法官的沟通问题。
每当我感到喘不过气时,我就会去小区门口的公园,到人少僻静的石头桥上,面朝波光粼粼的水面,水面上偶尔会有野鸭子带着它的鸭宝宝游过来,湖边的树穿着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衣服,美丽极了,水面成了天然的镜子,里面映射出一个看似一样细看却又不尽一样的世界。
我坐在石头上,准确的说是坐在石头上的无数灰尘小精灵的身上,我不禁用手指跟它们一起跳舞,它们欢喜的不得了,赖在我的手心里不想下来,我把它们凑近鼻尖一闻,果真是很清香的味道,比城市里的灰尘精灵要纯净多了。
到自然中去,闻闻泥土的味道,那是我们变身为人之前的家,也是我们离开人世后的归宿。
回到自然中(全身心的,不带手机,也不约家人朋友),哪怕只是短短十几分钟,原本为案件焦灼的心就慢慢变的平静,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自然滋养而充满活力,它们给我力量让我重返人世间,去修这一世的缘。
愿我们都能与自己的身体、家人、工作、自然和谐相处。
以前每到文章末尾,我都会放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,欢迎大家添加我的微信。而我发现,很多朋友加我微信后,我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跟每个人细聊,所以从今天开始,就不放自己的二维码了。
你能看到这篇文章,也是属于我们的缘分,也许我们未曾谋面,但从你点开这篇文章开始,从你“关注公众号”开始,我们就已然为友同行。虽然以后不放自己的微信二维码了,但你们能够关注我的微信号,我们知道彼此的存在,我也非常感恩和知足。